一、核心工艺原理
1. 化学沉淀法
- 除硬:投加石灰(Ca(OH)₂)、氢氧化钠(NaOH)或碳酸钠(Na₂CO₃),与钙镁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(CaCO₃)、氢氧化镁(Mg(OH)₂)沉淀。
- 除硅:添加氧化镁(MgO)或氯化镁(MgCl₂),与硅酸根(SiO₃²⁻)结合生成难溶的硅酸镁(MgSiO₃)沉淀,或通过调节pH促进硅的絮凝。
2. 膜分离技术
- 采用管式膜(如聚四氟乙烯PTFE膜)或超滤膜,通过筛分过滤截留化学沉淀产生的悬浮物及胶体,确保出水浊度和硅含量达标。
3. 离子交换法
- 进一步去除残留钙镁离子,常用H型或Na型阳离子交换树脂,降低水的硬度,防止后续反渗透膜结垢。
二、典型工艺流程
1. 预处理
- 通过格栅、沉淀池去除大颗粒悬浮物,调节水质水量。
2. 化学软化除硅
- 在反应箱中投加石灰/纯碱、氧化镁等药剂,控制pH至10-11,反应生成钙镁沉淀和硅酸镁絮体。
3. 固液分离
- 采用管式膜或高密池进行固液分离,膜分离可直接截留颗粒,避免传统沉淀的耗时问题。
4. 离子交换
- 滤出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脱除残留硬度,调节pH至4.5-5.5后经除碳器脱碱,再回调pH至9-11。
5. 反渗透浓缩
- 软化水经反渗透处理,产水回用,浓水进入蒸发结晶系统进一步处理。
三、关键操作要点
1. 药剂投加控制
- 根据水质实时监测钙镁、硅含量,精确控制石灰、纯碱等药剂投加量,避免过量或不足导致的结垢或处理不达标。
2. pH调节
- 化学沉淀阶段需将pH维持在10-11,确保钙镁沉淀完全;离子交换前需将pH回调至酸性范围(4.5-5.5),避免树脂失效。
3.膜系统维护
- 定期反洗膜组件(如用产水或酸碱液),防止污泥沉积导致膜污染;控制曝气强度,保持膜池污泥悬浮状态。
4. 污泥处理
- 及时排出膜池截留的污泥,避免浓度过高影响膜过滤效率;污泥需脱水后安全处置或资源化利用。
5. 系统抗波动能力
- 采用连续进出水方式,通过调节排泥频率稳定膜池污泥浓度;应对水质波动时,可调整药剂投加量或增加预处理环节。
四、工艺对比与选择
- 化学沉淀+膜分离:流程短、占地小,适合高硬度高硅废水,但需定期清洗膜组件。
- 离子交换:产水硬度低,适合后续反渗透,但树脂再生会产生高盐废水。
- 流化床结晶法:污泥量少、节能,但需控制晶种添加和反应条件。
根据水质特点(如硬度、硅含量、盐度)及回用要求,可组合上述工艺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。
公司新闻
行业动态
- 滤膜采样:采样前校准±2%,采样后校验5%(10%)一、校准与校验:核心概念辨析校准:校准指与标准装置比对,调整流量计内部参数(零点/倍率)使其准确,操作较复杂且耗时长。校验:校验指与标准装置比对测量值,验证误差是否达标,不调参数,操作简单且耗时短。二、为什么要进行流量校准?仪器长期使用会导致部件磨损、传感器老化产生测量误差,导致实际采样流量偏离设定值,需通过流量校准保障数据准确性。三、流量校准的基本原则采样前校准、采样后校验:校准保障仪器精准,校验确保采样数据可靠。校准仪器精密度更高:使用精密度高于被测
- 天越热,曝气越吃力?污水厂夏季“充氧难”的真相!
- 夏季高温污水处理厂泡沫多是怎么回事?
- 高盐废水零排放工艺的设计及应用
- 总氮难测的关键点找到了!
- 污水处理中总磷超标的处理方法
- 91个行业登记管理降级问题判别指南及质量合规检查表
- 污水处理中关于MBR工艺常见误解!